首页 资讯 正文

炎陵县十都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绘就“致富有路”新图景

体育正文 145 0

炎陵县十都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绘就“致富有路”新图景

炎陵县十都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绘就“致富有路”新图景

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小泊头镇的(de)麦田里,夏收(xiàshōu)正酣。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,联合收割机轰鸣着穿梭其间,齿轮飞转,饱满的麦粒倾泻(qīngxiè)入仓。 田垄旁,小泊头镇种粮大户(dàhù)林殿志看着繁忙的(de)丰收景象,黝黑的脸上漾开笑意:“以前这一片可是出了名的‘盐碱窝’,水浇不透,苗出不全。现在看着这金灿灿、沉甸甸的麦穗(màisuì),别提多高兴了。” 无棣县地处渤海之滨,自古土壤贫瘠、淡水资源(zīyuán)匮乏,全县超过70%的(de)耕地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,其中不乏重度盐碱地,严重制约农业发展。过去,作物缺苗断垄、大幅减产是常态(chángtài),农户们守着“白花花”的土地难见效益(xiàoyì)。 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一处麦田,农户正进行收割作业。(无人机照片,受访者供图)  为(wèi)改变这种困境,近年来无棣县不断深化盐碱地综合治理(zōnghézhìlǐ),在轻度盐碱区域,一场播种方式的革新(géxīn)悄然进行。“今年(jīnnián)我的600亩地用上了全幅(quánfú)匀播技术。”林殿志蹲下身,拨开一片浓密、均匀的麦丛向记者展示,“这麦秆壮实,麦穗饱满,预计亩产得过(guò)千斤!” 无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(zhōngxīn)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国利解释道,全幅匀播打破了传统条播形成的“行垄”界限,让(ràng)麦种均匀撒播,麦苗如一张毛毯覆盖大地,不仅(bùjǐn)增加了单位(dānwèi)面积的植株数量(shùliàng),还能在小麦孕穗期前实现封垄,就像给麦田盖上一层“保墒被”,减少水分蒸发,抑制盐分(yánfèn)向地表聚集。理论测产显示,全幅匀播会使单位面积植株数量增加约20%,平均增产10%左右。 在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滨州市无棣县(wúdìxiàn)一处麦地,收割机正在作业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高天 摄  无棣县柳堡镇距渤海湾(bóhǎiwān)不足5公里,不少土地含盐量高,属重度盐碱地。柳堡镇种粮大户唐新胜站在田边,指向(zhǐxiàng)纵横交错的沟渠网络说:“重度盐碱地要‘翻身(fānshēn)’,离不了深耕松土和淡水压盐。”为此,他们在田间每隔50米挖设40米长的排盐沟渠,同时探索“夏雨春灌”——将丰沛的夏季雨水收集储存起来,再通过灌溉系统精准用于来年小麦春灌,用雨水“洗”去(qù)土壤中的盐分。 “过去土地硬邦邦,每到秋天(qiūtiān),有(yǒu)的田里泛着‘白花花’的盐末。”唐新胜说,如今,水库建到(jiàndào)地头,灌渠直通田间,经过综合治理的重度盐碱地,小麦平均单产能达正常地块的80%。 在山东省滨州市(bīnzhōushì)无棣县一处麦地,农户正在对收割的小麦进行(jìnxíng)装车。新华社记者高天 摄  变“废”为宝,良种良法是关键。无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(gāojí)农艺师杨淑华介绍,从“改地适种”到“改种(gǎizhǒng)适地(shìdì)”,治理利用盐碱地的思路逐渐丰富。他们对60多个小麦品种进行对比试验,优选出“菏麦29”“济麦44”“黄泛麦58”等耐盐碱(nàiyánjiǎn)、抗干旱、抗倒伏的品种,向农户集中推广。此外(cǐwài),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根据每一块(yīkuài)盐碱地的情况,为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的“全链条”技术指导。 从昔日(xīrì)“白花花”的(de)荒地到如今“三夏”时节金浪翻滚的丰收,从农户“守着盐滩(yántān)难致富”的叹息到喜算增收账的笑容,当地盐碱滩正华丽转身为“新粮仓”。据(jù)当地农业部门初步测算,在“良种+良法+良技”的支撑下,今年(jīnnián)小麦平均亩产可达430公斤,总产量预计突破28万吨,较2024年增长约1.5万吨。(记者高天)
炎陵县十都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绘就“致富有路”新图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